篮球“老小伙儿”:追逐人生“下半场”的精彩
□ 实习记者 冯倩楠 记者 赵婧 文/图<\/p>
“小马,传得好!”身着9号橘色球衣的郭兴楼一边喊着,一边对刚刚断球成功并快速安排反击的队员“小马”竖起大拇指。让人难以置信的是,这位灵敏运球的“小马”马谓增本年74岁,而满场飞驰的9号郭兴楼本年83岁。<\/p>
这些生机四射的白叟是陕西省渭南市篮球协会晚年运动队队员,全队平均年纪超越70岁。自1982年部队建立以来,他们每周坚持操练,用篮球拥抱人生,寻求人生“下半场”的精彩。<\/p>
“几天不打浑身难过”<\/p>
每周二、周五早上七点半,在渭南市光亮小区篮球场上,一群白发苍苍的白叟奔驰球场的身影,已成为小区一道特别的景色。<\/p>
“队员有退伍军人、退休干部、体育教师、企业家……退休前简直都是原单位的篮球主干。”本年81岁的渭南市篮球协会主席孙建功说,球队比渭南市篮协的年纪都大,篮协1989年建立,这支晚年队是其时从晚年协会接收过来的。<\/p>
郭兴楼是球队的安排者之一,从1957年参与中学生篮球运动会开端,一直都坚持打篮球。“60岁的时分说打到65就不打了,65的时分说打到70就不打了,成果现在还打着呢。”他乐呵地说,“咱们都相同,习惯了打球,几天不打浑身难过。”<\/p>
每到打球日,球场门口就摆满了小轿车、电动车、自行车等交通工具。“最远的是从开发区过来的,开车近30分钟。”郭兴楼说,有的球员虽已搬迁,一旦说好在哪打球操练,再远也要过来。<\/p>
多年来,队员们参与过不少竞赛,最让咱们难忘的是2019年第三十五届全球华人篮球约请赛。其时报的是男人长青A组,规矩球队中只需有60岁的队员就只能报60岁的小组,球队70岁以上的晚年人多,比较吃亏。即使在年纪不占优势的情况下,球队在小组赛中依然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。<\/p>
“板凳球员是不存在的”<\/p>
用“卧虎藏龙”来描述球队一点儿也不为过。<\/p>
本年76岁的赵聚生是渭南篮球裁判界的“天花板”,作为国家一级裁判员,他常常担任篮球竞赛的裁判长,直到现在还活泼在渭南篮球竞赛一线。<\/p>
“看看这个娃,个子比我高,你猜猜他多大?”本年69岁的侯全江拿出手机给记者看了一张相片,“1米88,刚小学结业,是我最新看中的好苗子。”侯全江从事青少年篮球操练工作22年,创办了渭南第一批民间篮球操练组织之一,给各个大学培育的篮球特长生就有几十人。<\/p>
其他队员大多是“半工作”队员。“咱们不是工作球员,但从小就开端打球,在大大小小的省级竞赛中取得过较好名次,年轻时在市里篮球界都是叫得上号的。”晚年球队队长马谓增说。<\/p>
喜爱打球,只喜爱和这帮人打球。马谓增说:“咱们打的年初长,经验丰富,知道怎样维护对手。咱们很少和年轻人打球,实际上是对自己的一种维护。”队里有条规矩,和80岁以上的晚年人打球,身体对立时不能过于发力。<\/p>
依照规矩,篮球应该是5V5,但因为都是晚年人,球队有一套特别的操练方法:假如来操练的人多了,就轮换着上;假如来操练的人少,6V6、7V7、8V8都可以打。“主旨便是只需人来就有球可打,板凳球员是不存在的。”马谓增说。<\/p>
“喜好在,友谊就在”<\/p>
本年72岁的王百顺接过队友的传球,一个箭步飞身上篮,手腕悄悄一摆,篮球在空中划过一道完美的弧线。“好球!”队友在看台上喊道。<\/p>
别看王百顺现在生机四射,2008年因脑溢血住院后,走路都成问题。康复后,老伙计拉他来打球,一开端他腿都是软的,在操练打球的过程中,慢慢地腿上有劲儿了,心境也逐步开畅了。<\/p>
上个月王百顺过生日,请队友们聚餐,席间咱们不亦乐乎。平常谁家有个事,谁需求帮助,咱们都没有二话,早已建立了深沉友谊,不仅是“球友”,仍是真实的“老友”。<\/p>
“独爱请咱们吃饭的是亢总,常被咱们薅羊毛。”亢建民是企业家,曾两次自费为咱们置办队服。以往不论是盛暑仍是隆冬,白叟们都在固定的室外球场打球,直到亢建民自家企业的室内篮球馆建成后,咱们才将每年冬季的操练改到室内球馆。<\/p>
即使冬季有了新球场,咱们对老露天球场的深沉感情却难以舍弃,一同集资购买了清洗球场的推水器、新篮网等,“绝比照物业愈加珍惜这球场。”马谓增说。<\/p>
操练日的早上,打球前咱们会先聊聊最近的竞赛,谁的打法伤身体,哪个教练指挥得特别臭……素日里邻近假如有线下的篮球竞赛,咱们也会一同约着去看。<\/p>
球队有个“编外”队员张存马,因为身体原因不打球了,在郊区邻近的赵村种菜养狗。他专门给晚年队的队员们留了几分地出来,闲时约请咱们去种种菜、浇洒水,等瓜果收成了,就拉到球场分给咱们。“只需喜好还在,友谊就在。”张存马说。<\/p>\n\t\t\t\t\t\t\t\t\n\t\t\t\t \n\t\t\t\t\n\t\t\t\t\n\n\t\t\t\t